商汤征伐夏桀,这是决定夏、商两个王朝命运的一场战争。据《史记·殷本纪》中载,晚期的夏王朝,政治腐败:“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又云:“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也就是说,孔甲统治腐败、不行仁政,导致诸侯反叛;桀时,夏王朝的统治愈加腐败、恶化。如《汲冢古文》云:“夏桀作倾宫、瑶台,殚百姓之财。”夏桀为了广建宫室,不惜一切财力、物力。
就在夏朝的统治江河日下的同时,一个起源于漳水流域的商部落开始日益强大起来。部落首领叫汤,其始祖叫契,因协助大禹治水立下大功,被舜封于商地。
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强大起来,至汤时(约公元前17世纪),迁居于亳(河南濮阳县内)。
汤优抚部族百姓,重视农业,兴修水利,结果粮食充盈,人口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他还激励贸易,促进商业迅速发展,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社会财富。后世“商人”一词,就源于此。可以说,汤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统治者。
随着商部落的壮大,逐渐对腐败无能的夏王朝不满,但汤还是想挽救夏桀,还将部落中德才兼备的贤达伊尹推荐给他。
夏桀不仅不重用伊尹,还在沁水下游建立一道防线用来阻挡商人发展。为了打击商的发展势头,他召商汤入朝述职,乘机将商汤囚禁在夏台(河南禹县)。后因找不到定罪理由,加上商汤大臣的极力营救,桀只好把商汤释放了。
汤无罪被囚,对夏王朝彻底失去了信心,回国后,随即着手灭夏战争准备。
实际上,为了取得国内的拥护与支持,汤以宽治民,轻赋薄敛,稳固自己的统治,具备伐夏的条件。
他身体力行,曾以牺牲自己的身体为民祈雨。汤19--24年,商国中发生连续5年的大旱,致使颗粒无收。卜官占卜得到神谕:需用人为牺牲祝祷。
汤说:祈雨是为了老百姓能活下去。假如必须用人为牺牲祝祷才有效,那应该由我充当这个牺牲。于是,他来到亳东部的桑林,斋戒沐浴、理发,坐在柴堆之上,充作牺牲,并向上天祷告祈福:如果天下万民得罪上天,祈求上天降罪给我一人,不要罪及万民。祈求上天不要降下旱灾伤害万民。
正当汤准备点火自焚祭天时,天忽降大雨,几千里地的旱情得到缓解。
此事记载于《竹书纪年》等典籍的汤“桑林祷雨”,故事尽管有些夸饰,但仍是当时政治的投影。
对周围的方国,汤也力图扩大自己的影响,尽力取得他们的拥护和支持,于是很多国家和部落归附商。
汤主动与有莘国、薛地结为联盟。首先从其他国家吸收了很多贤才,充实商的统治集团。其左右相分别为伊尹和仲虺。伊尹来自有莘氏,仲虺是薛的首领,原担任夏的车正。经伊尹引荐,汤又任用贤人汝鸠、汝方。夏臣费昌也弃暗投明归附商汤。
其次,在军事上对夏的属国进行征讨兼并,完成对夏的孤立、包围。汤首先想消灭的就是与亳接壤的葛国(商丘宁陵县)。
葛国,北边控制着与商丘市相连的黄河故道,是夏桀在东方的耳目。最初,汤还是希望能将葛伯争取过来协助自己灭夏,至少不妨碍自己的计划。
刚开始时,葛伯并不愿意归附商,汤也没有办法。不过,汤很快就找到“治”葛伯的办法。
原来葛伯这个人行为放肆,不敬祖先、鬼神,多年不举行祭祀。要知道,在当时“敬天事鬼”是统治者的最基本政治素养,葛伯就显得十分另类,因为他连样子也不愿做。
于是,汤派人询问葛伯:为什么不祭祀呢?
葛伯答:我没有牛羊做供奉!
汤随即派人送去牛羊。葛伯收到牛羊后立即宰杀吃掉,仍不祭祀。
商汤觉得奇怪,又派人去问:您为什么还不祭祀呢?
葛伯答:我没有供奉的谷物!
汤看到葛国的确缺乏粮食,百姓生活困苦,就派商的百姓去葛国帮助他们耕种。
这些助耕人的后勤供应,也由商人自己负担,由国内老人、儿童负责送饭。
葛伯的做法就更加恶劣了,他派人在葛地守株待兔,专抢劫这些送酒饭的人,还威胁说不给就杀。一次,一个去送酒食的孩子,因反抗,遭到葛伯的人的毒手。
看到葛伯如此顽固不化,汤放弃争取并宣布:要为被害的儿童复仇,讨伐不敬畏祖宗鬼神,草菅人命的葛伯。
于是,汤出兵灭了葛伯。葛国人早就怨恨残暴的葛伯,见汤杀死死葛伯,就归顺商,葛国覆灭。
由于汤屡播王威,夏民如同“大旱之望云霓”一样企望他的到来。汤开始了灭夏的战争。
伊尹建议他先停止向夏王朝进贡,看夏桀的反应后再决定发不发兵。
结果,夏桀震怒,下令九夷出兵征讨商。伊尹说:“现在夏桀还能调动九夷的军队,不是我们发兵的时候。”
于是,汤继续朝贡,还向桀赔罪,暗中加速壮大自己的实力。
一年后,汤再次停止朝贡,这次九夷部落因不满于桀的欺压,纷纷背叛夏朝,根本不听桀调遣。
伊尹说:“是时候讨伐夏桀了!”
一切准备就绪后,汤在亳召集诸侯开会,申明为执行“天”命,必须讨伐夏王朝。
他慷慨激昂地说:夏桀残暴不仁,百姓深受其苦,现在自己是奉老天的旨意才灭亡夏朝的,希望大家同心协力,推翻腐败的夏朝。汤在誓师大会上的话,被管文书的官员记录在《尚书·汤誓》里。
此时的商国,地域面积早已扩大到了方圆数百里,而且得到了多数各诸侯的支持和拥护。
当时夏桀在斟寻(河南巩县、偃师一带)。汤的都城在亳,位于桀的东面。假如从东向西直线攻取斟寻,必须途经虎牢关进入伊洛平原,而此地正处于夏桀的严密控制之下,一时难以攻取。
因此,汤从之前灭亡昆吾后占据的新郑,向西出兵进入登封,沿登封西北山间小道,迅雷不及掩耳地出现在巩县西南。
夏桀惊惶失措,在“西方日胜,东方日不胜”的心理暗示下,仓皇出逃至安邑(山西夏县)。夏桀哪里甘心?在安邑,他立即重整军,准备在鸣条之野,与汤率领的大军展开决战。
战前,汤发布《汤誓》,慷慨誓师。决战当天,雷雨交加,商国士兵个个勇猛无比,势不可挡,自高而下突袭夏桀。
而夏桀的士兵都不愿为暴君卖命,军心早已涣散,不少人临阵脱逃,不堪一击,很快兵败如山倒。
夏桀仓皇逃入城内,带妺喜、财物突围逃亡。商国军队紧追不舍,桀乘着一只小船渡江到了南巢(安徽巢州),最后死在那里,夏亡。
不过,汤灭了夏桀后,想迁移夏的神社,没有办成,写下了《夏社》,毕竟一个王朝四百余年的文化,不是一时就可以消灭的。
之后,汤颁布了一系列仁政措施,诸侯都归服,就登上天子的尊位,平定了全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