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春了,雨水多,连续的雨水对养蜂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三、四月份,这个时节乍暖乍寒,气温的不稳定,蜂群内、外界环境的湿润,潮湿,使得蜜蜂出勤受到影响,蜂箱内的湿气过重,从而容易并发一些蜂病,所以养蜂人在加强对蜂群的管理的同时,应着重留意并做好以下几种蜂病的识别与预防。
针对广大地区养中蜂的朋友,由于此期仍处春繁阶段,蜂王产卵力在经过越冬的断子或休眠后,恢复产卵,繁殖也进入了旺盛阶段,按照能量守恒定律,繁殖阶段蜂群活跃,从蜂王产卵,到幼虫,到蛹,到幼蜂,整个发育生长阶段需要消耗较大的蜜、粉饲料。消耗产生热量,使得巢内温度升高,当外界气温不稳定,时冷时热的情况下,外部的空气进入混合蜂巢内的汽水蒸腾作用,容易在箱盖顶部,箱圈上凝结成水珠,箱底形成“小水滩”。从而阻碍了蜜蜂的出勤与巢内蜜蜂的生产、繁育活动,又容易引起一些蜂病。
常见的蜂病按照寄生的发育阶段的分有:1.以寄生幼虫为载体的有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腐病、美洲幼虫腐臭病;2.发生在幼虫阶段的有白垩病、囊状幼虫病;3.发生在蛹期阶段的有蜜蜂蛹病;4.幼虫、蛹、成蜂均能发生的有黄曲霉。5.发生在成蜂身上的有麻痹病、败血病、副伤寒病。
根据患病蜜蜂虫态分:蜂卵病、幼虫病、蜂蛹病和成年蜂病。1.蜜蜂幼虫病包括囊状幼虫病、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白垩病、黄曲霉病等。2.蜂蛹病有蜜蜂蛹病;3.成年蜜蜂病常见的有麻痹病、云翅病、败血病(该病会导致整群死亡),螺原体病、孢子虫病、蜂王卵巢黑变病等。
按照病原分有: 1.蜜蜂细菌病的有: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副伤寒病、败血病;2.蜜蜂病毒病的有:囊状幼虫病、蜂蛹病、麻痹病等;3.蜜蜂真菌病的有:白垩病、黄曲霉病、蜂王卵巢黑变病。4.蜜蜂螺原体。
目前根据全国各地蜂友反馈的情况来看,当前中蜂发病最高的是囊状幼虫病,意蜂发病最高的是白垩病、欧洲幼虫腐臭病。虫害在这里我们先不谈,就从病害来讲,我们养蜂人要特别注意当前易发生的几种病害。
首先谈囊状幼虫病,该病是一种病毒病,养过中蜂的朋友知道,该病毒病较难或是目前尚无较佳的治疗药物。囊状幼虫病主要发生在春繁阶段(北方地区集中于5-6月份,南方地区集中于2-4月份以及广西、广东、海南在11-12月份也有发生),湖南、四川,10-11月有发生,意蜂对该病有较强的抗性,而中蜂对该病的抗性比较弱,所以中蜂在时冷时热,多雨潮湿,蜂巢内繁育旺盛的时候最容易感染,以2-3日龄幼虫易感染,病毒潜伏在幼虫体内是5-6天,从蜂王产卵开始计算,卵期3天,未封盖期5天,封盖期8天,而染病幼虫的死亡从巢房现卵到幼虫到封盖整个历期的第11-12天,即在封盖之后死亡,这就是出现我们经常谈到其中的一种“花子”现象。
该发病症状,最明显的特征是巢房死亡的幼虫呈尖头状(见图1),从巢房内把死幼虫拖出看到呈囊泡状(见图2)。其色泽从白色变成黄褐色、褐色,干死幼虫呈棕黑色。无臭无味,干死幼虫容易从巢房内脱出,不粘巢房(无臭味,无黏性,鳞片状,干枯幼虫易于分离巢房,这是与美洲幼虫腐臭病最明显的区别)。需要提醒的是,成年蜂感染该病后,一般不表现症状。所以成蜂是看不出来的。
接下来讲一下这雨水季节,意蜂最容易感染的病害是白垩病,白垩病也是一种幼虫病,因其白色像灰子,所以我们养蜂人又把该病叫做石灰子病。该病是国内、外意蜂的一种主要病害,该病的发生与流行主要和天气情况有关,多雨潮湿、温度波动频繁,箱内湿闷。温差多变,潮湿闷热、花粉缺乏都容易导致石灰子病的发生。发生频繁的时期北方多在5-6月份,南方常于2-4月份有发生,该病的症状,蜂友们可看一下。
最后讲一下欧洲幼虫腐臭病。这种病中蜂、意蜂一样会感染,但中蜂发病要比意蜂严重得多,很多蜂友容易将欧洲幼虫腐臭病当成是囊状幼虫病,该病一般只感染小于2日龄的幼虫,而囊状幼虫病的感染虫龄是2-3日龄易感染,这样该病比囊状幼虫病要少1到2天,所以当刚刚孵化的一日龄幼虫给感染,久而不开箱检查,总会让蜂友错觉,怎么只见有卵,但不见有幼虫或封盖子的现象。因为被感染的幼虫会在第4-5天内,也就是还没有赶上封盖就死掉了,这样就有可能是被清理蜂把死幼虫给清理出去了。
当感染该病越来越严重了,清洁蜂的数量不足以清理更多的死幼虫,这样就会逐渐在巢房底部塌陷、腐烂且发出一种难闻的酸臭味,这也是区别囊状幼虫病的一种方式,所以,我们开盖提脾时可用鼻子闻一闻,当没有干枯的虫尸,有黏性,干枯后的虫尸鳞片状无黏贴巢房,易清理。发病严重时,会出现插花子的现象,养蜂人通俗称做花子现象,需要提醒的是,产生花子现象病害有几种,欧洲幼虫腐臭病中是其中之一,不是所有花子现象的病因归结为是得了该病的。区别囊状幼虫病的另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发生该病的幼虫在没有封盖就会出现大量的死亡,这点要记住,而囊状幼虫病是在封盖后死亡,所以这是我们养蜂人区别这两种病的最好的一种办法,通过轻轻挑出巢房内的幼虫,没死亡且容易挑出来,无酸臭味,有囊泡,有尖头状的,这种肯定是囊状幼虫病,而很难挑出来的,挑出后幼虫看到到腹节(体节),不蠕动,说明该病就是欧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还有一明显的现象,就是我们养蜂人经常说的见子不见封盖。
上面谈了中蜂对囊状幼虫病的抗性差,而意蜂对该病的抗性较好,所以养中蜂的朋友,发现烂子或花子等情形应考虑一下是否得了囊状幼虫病或者欧洲幼虫腐臭病,当然我们要排除虫害及应激性病症的基础上,比如说巢虫及蜜蜂蛹病,通过排除后,再来考虑这两种病,通过这两种病的病的病状来区别到底是囊状幼虫病,还是患的欧洲幼虫腐臭病。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对病施策。胡乱一整,这药也用,那药也用,抗生素滥施现象普遍,这样既污染了蜂产品,蜜蜂产生了药抗,最后蜂群也搞没了。当然也有人胡乱一整,把蜂病给治好了的,比如说本来就不是囊状幼虫病,烂子,有人用点的药一整,过几天,好了,其实有些看到花子有可能是应激性反应产生的,通过蜂群的几天的自我调整及修复,当然,并不是这药的作用,而是蜂群本来就没得病,只是缺密粉或是提脾检查温度下降,导致蛹虫发育不良等等引起的。
养中蜂的朋友都知道,中蜂最可怕的病是囊状幼虫病,而养意蜂的朋友最怕得美洲幼虫腐臭病。美洲幼虫腐臭病又叫“烂子病”,也叫“臭子病”,是一种细菌引起的蜜蜂幼虫的顽固性传染病。中蜂对该病具有抵抗力,而意蜂恰恰相反,对该病抗性差,易感染。夏秋高温季节易发生,蜂具蜂箱,饲喂的蜜粉等都要做好消毒。容易通过购买的蜂群,蜂王、蜂花粉进行传播。所以引蜂要谨慎及喂花粉要做好消毒等。该病区别于欧洲幼虫腐臭病的不一样的地方是,该病在2日龄幼虫就会感染,4-5日龄幼虫发病,此期症状难以区分。封盖以后幼虫死亡,这有点像囊状幼虫病,囊状幼虫病也是封盖后死亡,但欧洲幼虫腐臭病则是在幼虫阶段就有死亡,来不及封盖。美洲幼虫腐臭病的判断,可从其封盖情况来判断,死亡的封盖子的房盖色泽变深,下陷。虫尸腐败后呈胶状,有腥臭味,而欧洲幼虫腐臭病的气味是“酸臭味”,囊状幼虫病虫尸是无臭无味。这又是区别这两种病的一个判断的指标。干枯后难以清理,同欧洲幼虫腐臭病,但囊状幼虫病易于清理。
总之,讲到的三种病都有可能出现卵、幼虫、封盖子相间的"插花子脾”现象,即花子现象。而患美洲幼虫腐臭病的蜂群出现“见子不见蜂"的现象,欧洲幼虫腐臭病出现“见子不见封盖”的现象。而囊状幼虫病发病初期,少数死虫被工蜂清理,蜂王重新产卵,因而在一脾面上出现卵、虫、蛹错杂的“花子现象”。蜂友们可以在实践中好好进行区分并加以总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