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蜂群繁殖最佳温度
蜂群内的温度与群内有无蜂儿(卵、幼虫、蛹的统称)有关。当蜂群内有蜂儿,工蜂总是千方百计使群内温度保持在34.4~34.8℃,以便于蜂儿的发育生长;当群内无蜂儿时,蜂群内的温度要求不很严格,可在14~32℃范围内变动。
蜂儿对蜂巢里温度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在32℃以下和36℃以上的温度,就会影响蜂儿发育期推迟或提早,而且羽化的蜜蜂不健康,特别是翅的发育不齐全。蜂群能感觉出温度0.25C升降的变化。当温度在34℃时,它们开始积极地增加蜂巢温度,当温度升高到34.4℃时,加温反应随着终止;但在温度升到34.8℃时,蜜蜂就产生使蜂巢降温的反应。
在有蜂儿的蜂群内, 工蜂能维持群内的湿度为35% ~75%,这种湿度是蜂儿发育的最适湿度。
二、蜜蜂对温湿度的调节
要维持蜂群内温度恒定,必须以一定群势大小为基础。实验证明:只有当蜂群内的工蜂数量达到15000只,才能维持群内温度恒定。因此,在养蜂生产中,特别是早春,切勿将弱小蜂群的保温物随便除去,否则会引起蜂群受冻而使早春繁殖失败。
在有蜂儿蜂群内,当外界的气温十分低时,蜜蜂为了维持群内34.4~34.8℃,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一是靠成年蜂加速食蜂蜜,加速新陈代谢而产生能量;二是成年蜂密集结团;三是蜂群内的幼虫和蛹呼吸产生的热量。
当外界气温大于34.8℃时,蜜蜂就以下列三种方法来降低温度至34.8℃:一是靠成年蜂分散,爬到蜂箱壁、箱底和箱外:二是蜜蜂采集水,并把水分涂在巢房、箱壁等地方,使水分蒸发吸收箱内热量,达到降温;三是有部分工蜂自动在巢内巢门口排成几列长队,用翅膀往同方向高速而协调扇风,以之加强空气流通,散发热量。
蜜蜂还用增减子脾上覆盖的密度来保持适宜的巢温。在夜间寒冷时,蜜蜂离开边脾和空脾的下部,紧密的聚集在中间子脾上,减少散热面积,增加蜂群的温暖。随着外界气温的上升,蜂巢变暖,蜜蜂又渐渐地扩散开。
在自然条件下,温度和湿度这两个因素同时存在,而且是密不可分的。水分的蒸发提高了湿度,同时又降低了温度。
三、蜜蜂对温度的忍受临界值
蜜蜂属于变温动物。单一蜜蜂在静止状态时,其体温与周围环境的温度极其相近。中蜂、意大利蜜蜂的个体安全临界温度,分别为10℃和13℃。意蜂个体在13℃以下,逐渐呈现冻僵状态;在11℃时,翅肌呈现僵硬;在7℃时,足肌呈现僵硬。当气温降到14℃以下时,蜜蜂逐渐停止飞翔。气温达40℃以上时,蜜蜂几乎停止田野采集工作,有的仅是采水而已。
蜂群中的封盖子,对温度的变化极端敏感。用恒温箱在不同温度下饲养封盖子的实验证明:
蜂子在20℃时,经过1天死亡;
在25℃时,经过8天死亡;
在27℃时,可羽化成蜜蜂,但都立即死亡;
在30℃时,能全部羽化成蜜蜂,但都迟了4天;
在35℃时,蜂子全部在正常时期羽化;
在37℃时,工蜂的发育虽然缩短3天,但封盖子却大量死亡,并出现许多发育不全的蜜蜂;
在40℃时,蜜蜂全部死亡。
结束语:在了解了蜂群内的温湿度后,我们可以有目的地创造有利于蜂儿发育的温湿度,这对加强培育蜂儿和提高工蜂采集积极性,都有重大意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