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蜂”顾名思义就是蜜蜂窜到其他蜂巢中偷取蜂蜜的行为,一般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蜜源枯竭时或管理不当造成的,特别是秋末冬初的时候,如发生盗蜂现象,被盗蜂群轻者蜂群势变弱,重则会造成蜂群飞逃或者饿死的现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如何有效预防和解决盗蜂现象吧!
什么情况下会被盗蜂
我们都知道盗蜂一般出现在秋末冬初蜜源匮乏时,但是什么情况下会被盗蜂呢?一般采集能力较强,个体较活跃的蜂群盗性较强,常发生在相邻的蜂群之间,有时候也会发生在两个相邻的蜂场,不同品种的蜜蜂之间也会发生盗蜂,如中蜂和意蜂也会发生起盗现象,有时候一个蜂场中的不同蜂群也会相互起盗,通常是强群易盗弱群,防卫能力差的弱群、病群、失王群以及交尾群易被盗。
如何识别盗蜂
盗蜂者多为老年蜂,外部形态为体表绒毛较少,油亮但呈黑色,空中飞行时忽左忽右,躲躲闪闪、飞行轨迹不一,稍显慌张,飞到被盗蜂群的巢门前,畏头畏尾,不敢大胆面对守卫蜂,被抓住时出现试图挣脱的行为。这些盗蜂者出勤早 ,回巢晚。进入被盗蜂巢前腹部较小 ,出巢时因盗足了蜜 ,腹部膨大 ,飞行较慢。如果看见巢门前有三三两两的工蜂抱团互相撕咬 ,一些工蜂被咬死 ,肢体残缺不完整 ,说明发生了盗蜂现象了。
如何预防盗蜂
坚持常年饲养强群 ,选择蜜源丰富的蜂场 ,是预防盗蜂的关键 。在流蜜期接近尾声时 ,应合并弱群、无王群 ,紧缩巢脾 ,留足饲料 ,缩小巢门 ,补好蜂箱的缝隙;断蜜期尽量不在白天开箱检查 ,不给蜂群饲喂气味浓的蜂蜜和用芳香药物治病、治螨 ;平时不要把巢脾、蜂蜡、花粉、蜂蜜放在室外 ,应严加保管 ,切忌把蜂蜜滴洒在蜂场内。注意:一般不同品种的蜜蜂不宜饲养在同一个蜂场,如中蜂和意蜂 ,不同品种的蜂群饲养距离应相隔4千米开外。
如何制止盗蜂
一旦发生盗蜂 ,首先在被盗群的巢门前撒些白色的滑石粉或面粉 ,观察跟踪沾有白粉的蜜蜂去向 ,即可找到偷盗蜂;其二是立即缩小被盗群的巢门 ,只让一只工蜂出入 ,并在巢门前放上卫生球 ,赶走盗蜂;如还不能制止 ,可关闭偷盗群的巢门 ,捉走蜂王 ,造成不安而失去盗性。或将被盗群搬到4千米之外 ,在原处放一空箱 ,让盗蜂无蜜可盗 ,空腹而归 ,失去盗性。如已发生全场蜂群大规模互盗 ,则应果断搬迁至有蜜源的地方 ,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益富源em菌液,增强蜂群免疫能力,预防盗蜂,杀螨消菌,增加蜂群活动率。
总结:盗蜂对蜂群的正常发展危害极大,预防是关键,这就需要在饲养过程中做好日常管理,防范于未然,补足饲料,勤于清扫,保持强群势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