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爬蜂病的起因及防治
爬蜂病是民间对病蜂以爬行于巢房门口等处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的总称。从目前的调查研究结果分析,引起爬蜂病的原因较复杂,有生物性的也有非生物性的。因此,患病后的表现也各有特点。
生物性因素。
孢子虫病:据中国蜜蜂研究所的爬蜂病样检结果看,其中属于孢子虫病的占38%。看来孢子虫病是引起爬蜂的主要原因。孢子虫寄生于蜜蜂中肠上皮细胞,破坏中肠正常的功能,造成成蜂营养不良而死亡。蜜蜂病毒病:主要是麻痹病毒引起的爬蜂,病毒在蜜蜂的脑和神经节增殖,使蜜蜂麻痹而死亡。细菌:正常情况下蜜蜂肠道中有多种细菌生长、繁殖,它们共同维持蜜蜂肠道内环境的平衡。当蜜蜂受到外界环境骤变等不良因素的刺激,体质下降时,肠道内某些细菌就会大量繁殖,使正常菌系水平破坏,导致蜜蜂发病,出现爬蜂症状。
非生物因素。
饲料:爬蜂病的发生与饲料有一定的关系。据调查了解,20世纪70年代以前春繁大多采用自然花粉,很少发现爬蜂现象。8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使用人工脱的花粉或人工代用花粉,人工脱的花粉保持不当,很容易霉败,诱发蜜蜂疾病,而人工代用花粉的主要原料有大豆、奶粉、酵母等,其中如大豆未炒熟或奶粉未脱脂都会引起蜜蜂消化不良,而出现爬蜂。饲养管理:近年来春繁时间不断提早,加之饲养管理不当,就会导致出房的幼蜂体质差,抗病力下降。此外,春繁时巢内饲料不足,蜜蜂处于饥饿状态,也会造成本身体质下降和其子代不健康,而诱发爬蜂病。气候:该病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很大关系。天气好时蜜蜂采集积极,进粉量大,一旦寒潮来临,气温骤降,阴雨连绵,蜜蜂不能出勤。由于幼蜂食用花粉过量,不能及时出巢排泄,就会引起消化不良,出现花粉胀,后肠积满花粉,发生大肚型爬蜂病。应该指出的是,爬蜂病的发生虽然都有其主导因素,但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一因素一般不会造成该病的流行。例如饲养管理、气候等原因造成蜜蜂体质下降,各种病毒就容易趁虚而入。
症状:
不同病因引起的爬蜂,有其不同的症状特点。孢子虫病的特点是蜜蜂患病初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病蜂失去飞行能力,在巢箱内、外爬行,病蜂的中肠呈苍白色,膨大,失去环纹和光泽;慢性麻痹病的大肚型病蜂腹部膨大,足和翅颤抖,最后足、翅伸开呈瘫痪状态。黑蜂型的病蜂呈油炸状,多发生于夏、秋高温季节;花粉胀与气候有明显关系,病蜂腹部膨大,后肠积满大量花粉,粪便呈黄色且较硬。蜂场主要根据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进行综合防治诊断。防治:由于该病的病因复杂,又没有特效药物,所以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措施,方可收到良好效果。
预防为主。
平时要做好蜂场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蜂场要设在背风、向阳、高燥的地方,并且具有清洁的水源。高温季节注意蜂箱通风和遮荫。
培育优良种王。
在生产实践中,可在蜂场选择抗病性强的蜂群作为种群,选育抗病蜂王这项工作最好是在外界蜜粉源丰富,蜂群处于繁殖高峰时期进行。此时,蜜蜂工作积极,泌浆多,培育的蜂王健壮。
加强饲养管理。
蜂蜜和花粉是维持蜜蜂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所以一年四季要保证饲料充足。健康的蜂群是抗病的前提。
大肚病(花粉胀)。可用蛋白酶1片、多酶片1片,研成粉末加糖水1000毫升,每框100毫升,3天喂一次,连喂5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