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农大一号意蜂是我国自主培育的蜂王浆/蜂蜜双高产的蜂种,该品种首次与1993年6月30日通过浙江省科委的技术鉴定,成为一个独立的蜂种品系,那么浙农大一号意蜂是一种怎样的蜂种呢?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下浙农大一号意蜂吧!
品种来源
浙农大一号意蜂是由原浙江农业大学等9个单位的专家,在”蜜蜂集团闭锁繁殖育种理论“的支撑下,广泛收集了平湖、嘉兴、桐庐、绍兴、龙游等多个地区的王浆高产蜂种作为育种的蓝本,利用太湖岛屿具有隔离的天然优势,结合蜜蜂人工授精技术,通过连续多代的优胜劣汰,形成了性能优越、遗传基因稳定的意蜂新品种。在1993年首次递交品种鉴定后,又于2009年通过了农业部的蜜蜂专业委员会的复审,最终认定“浙农大一号意蜂”为人工培育的蜜蜂新品系。
浙农大一号蜜蜂蜂王个体中等,腹部瘦长,初生重180mg以上;毛呈淡黄色,腹部背板几丁质呈橘黄色至淡棕色(如下图左一)。雄蜂胸腹部绒毛呈淡黄色,腹部背板几丁质呈金黄色,有黑色斑(如下图左二)。工蜂胸腹部绒毛呈淡黄色,腹部2-5节背板几丁质呈黄色,后缘有黑色环带,末节为黑色(如下图左三)。
种群情况
目前,浙农大一号意蜂的核心种群为500群左右,饲养在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嘉兴、杭州等地,并和浙江龙游、绍兴、宁波等地的定地蜂场经常交换种王、开展生产性能考察工作,不断提高蜂种生产性能。已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740多个县,累计推广浙农大1号意蜂蜂王18000余只。2008年中心产区蜂群数为5万群,加上省外推广区的蜂群数,饲养量达35万群。
形态特征
浙农大一号意蜂具有王浆产量高、采蜜能力强、繁殖速度快等诸多优点,与本地意蜂相比,浙农大一号意蜂在解剖学、细胞学、生物学特性等多方面有明显的不同,蜂王浆中10-HDA含量在1993年鉴定时为2.27%,2004年浙江省农业厅对三个省一级种蜂场的王浆中10-HDA含量进行检测的结果是“浙农大1号”意蜂为2.07%,超过蜂王浆国标1.8%的要求。
浙农大1号蜜蜂繁殖力强,日产卵可达1500粒以上(图4)。群势较强,能维持12框蜂以上强群。贮蜜习性、抗逆性、防盗性、温驯度等都较好,抗白垩病能力强。
生活习性
目前,浙农大一号意蜂已推广到全国各地(除西藏外),对外推广种蜂王1.8万多只,特别适合长江中下游蜂王浆生产主产区,其良好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已得到广大养殖户的充分肯定。
1.繁殖力强:浙农大一号意蜂繁殖力强。分蜂性较弱,在蜂脾相称的情况下,群势小于8足框(1足框=0.35kg)时,一般见不到王台,强盛阶段的群势一般能保持在10足框(3.5kg的工蜂)以上。
2.抗逆性强:在最高气温35℃时,浙农大一号意蜂繁殖仍然正常,气温38℃时还有蜜蜂出巢,1.5~2.0足框的蜂群不加外保温,寒冷的初春繁殖基本正常;
3.清巢能力较强,箱底较干净,不易发生孢子虫病和白垩病;
4.护脾性好,夏季气温30℃以上,浙农大一号意蜂的每个巢脾上仍有2000只左右的工蜂;
5.泌蜡和造脾速度快:浙农大一号意蜂的泌蜡能力强,造脾速度快;
6.性情温驯,在查蜂时,浙农大一号意蜂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所以养蜂人基本上也不需要带蜂帽;
7.盗性较强:浙农大一号意蜂在其它方面都有不错的性能优势,但防盗能力相比较属于中等,相对于其它蜂种,其盗蜂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生产力性能
浙农大一号意蜂是一种蜂王浆蜂蜜双高产的蜂种,具有王浆产量高、采蜜能力强、繁殖速度快、性情温顺、抗病力强等优点,主要表现在:王浆产量提高两倍以上,在粉源充足的强盛阶段,一个强群每3天能生产王浆100克以上,年均群产王浆3.7~7.7kg;蜂蜜和花粉产量分别比本土意蜂提高20%和40%,年均群产蜂蜜40kg左右,蜂蜜含水量23%- 30%。年均群产花粉1.75~2kg、产蜂蜡0.85~1kg。浙农大一号意蜂是理想的浆、蜜双高产的意蜂新品种。该品种已推广到除西藏藏族自治区以外的全国各地,特别适合长江中下游蜂王浆生产主产区养殖。
饲养管理
浙农大一号意蜂60%为定地结合小转地饲养,40%为转地饲养。饲养中要注意高产性能和抗病、抗螨、抗逆性能考察;勤记录、重选育;种用雄蜂和蜂王的选择同等重要;避免近亲交配,充分利用杂种优势。在外界蜜源充足、温湿度适宜季节,应与邻近蜂场协作,选择强壮健康蜂群,培育雄蜂和处女王;注意交尾场有足够的优质雄蜂。双王群或主副群饲养,饲料充足,蜂多于脾,蜂数密集;控制蜂螨、蜂病危害;流蜜期适当控制蜂王产卵,适时取蜜。
总结:浙农大一号意蜂是一种王浆产量高、采蜜能力强、繁殖速度快、性情温顺且抗病能力强的意蜂子系蜂种,且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在经过多年的推广养殖来看,该品种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且与本土意蜂在多方面都有不同的差异,是我国养殖户不可多得的又一优良蜂种;但浙农大一号意蜂也有自己的缺点,如盗蜂性较强,在蜜源不足时要注意加强管理,防止发生盗蜂现象。
评论